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强化五个聚焦 突出示范引领 济源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

强化五个聚焦 突出示范引领 济源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

作者:网友整理 发布时间:2023-10-20 15:30:22 热度:37 分类:资讯动态

河南经济报 记者 谷太磊 通讯员 成富营

济源示范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发展目标,以当示范、做引领、趟路子、创一流为导向,按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聚焦精优,绿色发展”的思路,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强化落实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系列举措,在发展农业产业上亮出济源特色,在建设富美乡村上彰显济源风貌,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上创造济源经验,在深化农村改革上作出济源示范,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体现济源样板,加快将济源示范区建设成为乡村全面振兴新高地,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聚焦“三篇文章” 在发展现代农业上亮出济源特色

聚焦“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招商引资、发展乡村旅游”等三篇文章,坚持“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产业振兴之路,在发展农业产业上亮出济源特色。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济源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林果、花卉、特色蔬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努力延长农业的产业链,由过去单纯的种植和养殖,向“种养加销游”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复合型农业。实现了农业产业的“三个发展”,即产业效能由“千元田”向“万元田”发展。“蔬菜种业+高山蔬菜”高效轮作模式亩均收益万元以上,2020年新发展3000亩,总计3.8万亩;富硒林果、富硒西瓜、富硒杂粮等亩均收益也达万元,富硒粮食亩均收益翻一番,2020年新增富硒农产品2000余亩,总计达1.5万余亩。产业链条由“分散化”向“规模化”发展。不断完善由核心龙头企业牵头、多个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参与、集服务和收益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链条。推动农业产业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合作共赢的产业经营组织体系。产业价值由“标准化”向“品牌化”发展。加快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构建农业标准化生产体系。通过统一生产资料供应和技术规程,实现全过程、全产业链的质量管理,建立“从餐桌到田头”的质量追溯制度,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大农产品品牌营销推介力度,组织“三品一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农交会、农洽会、绿博会等涉农展会活动,推动济源品牌走出河南,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构建知名农业品牌培育体系。

——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依托济源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借助企业丰富的信息渠道、商务渠道、人脉资源等“以商招商”。依托赛科星奶牛、瑞星生猪产业,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条招商;围绕双汇食品、伊利乳业等行业龙头企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支柱产业的经济占有率;依托中沃饮料、丰之源、三佳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果蔬加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品牌,带动产业链条发展。依托济世药业,巩固豫沪对接会成果,加强与上药集团、海王集团、白云山医药集团、洛阳蓝斯利科技等龙头企业合资合作,打造河南著名的冬凌草和“四大怀药”种植交易基地。2021年,全年力争农口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2亿元。

——加快农文旅融合发展。结合济源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坚持农旅融合,调整产业格局,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思路,积极培育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创新“互联网+”“旅游+”“生态+”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一山一水一精神”深挖城乡文旅资源,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乡村休闲文化旅游活动品牌,推动乡村旅游全面提质,先后举办了富硒水稻节、红果节、农民丰收节等多个特色节庆活动,促进了农文旅融合发展。2021年,休闲农业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城乡居民提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

聚焦宜居宜业 在建设富美乡村上彰显济源风貌

将乡村建设行动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研究制定了《济源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济源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从2021年起,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推进2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其中包括3个脱贫村和4个有脱贫人口的村),从重点解决“三保障”问题向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转变。目前建成“四美乡村”59个、其中省级15个,国家级森林乡村5个、国家级生态镇7个,省级生态镇全覆盖,省级生态村占45%以上,3个镇(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市级文明村达到62%。

——高位谋划一张蓝图。坚持城乡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统筹,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对接污染防治和精准脱贫攻坚战,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定位。按照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立足乡村特色,对11个镇452个行政村进行规划设计,全域规划美丽乡村。对全市所有行政村实施整治,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到线、由线向面、连面成带拓展,全域提升人居环境。在全域提升的基础上,选取100个村,按照“四美乡村”、省“千万工程”示范村、精品村三个层次进行创建,树立济源人居环境样板,全域推进示范带动。

——着力实施两项工程。实施“一镇一精品”工程。每个镇分别选择1个基础设施完善,群众积极性高,班子战斗力强,资源禀赋好的村,以创建3A级景区为目标,积极探索开展村庄建设“+产业”“+旅游”“+文化”创建,全面提升产业升级,推进乡村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打造出了一批生态环境优美、服务配套完善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带工程。以主要交通干线为框架,以景区为依托,以美丽乡村为节点,启动实施西部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山区农旅融合示范带、沿黄生态振兴示范带、东部高效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带等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工程,明确示范带功能定位,立足村居特点和资源禀赋,通过实施“三化(净化、绿化、文化)一站(休憩驿站)”工程,综合提升村庄—景区—过渡地带之间的道路、环境和服务设施的品质,着力打造示范带动、辐射周边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大力推进三项革命。着力构建“户分类、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行“市场化服务+市处理”的处置模式,强力开展“垃圾革命”。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在市镇污水管网覆盖的区域、镇区村、河流沿线村推广使用完整下水道水冲式厕所;在山区推行三格化粪池式户厕改造,稳步推进“厕所革命”。通过“平原区域村入管网,丘陵集中村建终端,山区分散村改户厕”的污水治理总体规划布局,大力实施“污水革命”。

聚焦“三治融合” 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上创造济源经验

济源作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首批试点单位,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基层治理方式,形成了“党建引领、三治融合、两化支撑(智能化、网格化)”治理新模式。在全国首创“道德积分+商户”模式,初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格局。

——突出党建引领。在农村产业链、经济合作组织等设置功能性党小组821个,打通了基层党组织“神经末梢”;以“五事争先”先锋指数考评为抓手,党员服务群众、服务大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

——注重“三治融合”。轵城镇“道德积分储蓄站”工作法使乡村德治更加有效,成为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八大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之一;民生代办员制度、“一村一警”,使基层自治更加有力;涉农检察联络员制度、“一村一法律顾问”,使基层法治更加有序。

——完善“两化支撑”。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强化矛盾纠纷调解网格化建设,目前市、镇、村三级全部建立了调解组织,组建率达100%。

聚焦先行先试 在深化农村改革上作出济源示范

坚持将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按照“试点—扩面—全面推开”的思路,实施“确权—赋权—活权”三步走路径,抓重点、破难点,最大限度释放改革动能、激发发展活力,形成了“三定三清四探索五激活”的“3345”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模式。

——建立三定机制。制定一张蓝图,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制定系列政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策体系,为基层推动改革提供了遵循。制定一套机制,建立专职队伍抓改革的推进机制和真督实查抓落实的督导机制,通过一周一简报、一月一督查、红青黑文件一季度一通报的超强举措,有效推动了改革任务落实。

——实现三清目标。牢牢把握正确改革方向,规范农村资产管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切实做到农民集体所有不动摇、集体资产不流失、农民权利不受损。全面完成清产核资,实现“家底清”。全面完成身份确认,实现“成员清”。全面完成折股量化,实现“归属清”。

——开展四项探索。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通障碍,探索路径,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功能,成立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入社、控股的专业合作社,对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服务、获得收入。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成立全省首家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市镇两级联动运作的农村产权交易体系。探索集体资产及股权抵押担保模式。开展集体资产抵押贷款试点,探索股权抵押贷款新模式,有效打通了股权抵押担保的政策障碍。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建立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村集体等多元化筹资机制。

——强化改革协同,实现五个激活。聚焦乡村振兴最终目标,加强改革协同,充分发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整体效应,在有效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同时,激活农业发展活力,推进产业振兴,激活人才资源要素,推进人才振兴,激活乡村治理效能,推进组织振兴,激活绿色发展动力,推进生态振兴,激活文明乡风细胞,推动文化振兴。

聚焦全域推进 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上体现济源样板

济源自2005年被确定为河南省城乡一体化试点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工业强区、旅游富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实践路径,将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抓手,整体规划、全域推进,奋力打造城乡融合济源样板。2020年,济源城镇化率达到6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缩小到1.72:1,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达8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449.5元、增长6%。

——坚持规划引领。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在城乡融合发展布局上构建“一核两带多点”,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开发)区为核心,沿太行—王屋生态旅游发展带和沿黄河小浪底北岸健康养生发展带为支撑,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为节点的城乡融合发展布局。在农业空间布局上打造“三区四基地”,即“城市组团发展区、镇村联动发展区和乡村生态保育区”三区和“东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北部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南部立体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西部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四基地”。城乡空间发展格局上实现“互补联动协同”。坚持各区域之间互补协调联动发展,形成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中心镇区和特色小镇为支撑、以乡村为腹地的发展格局。

——聚焦产业发展融合。强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通过做精做强现代农业,培育壮大新兴业态,搭建协同发展平台等积极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乡村既有美丽“面子”,更有厚实“里子”。

——加快要素配置均等化,持续深化户籍、产权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人才资源自由流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统筹使用城乡发展资金,促进了各种资源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合理配置。

文章标签

文档下载

W 导出为:强化五个聚焦 突出示范引领 济源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新高地.doc文档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次图文均来源网络和网友分享,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客服QQ/微信:123456789),我们会尽快处理。

当前页面地址:http://www.zhileikeji.com/news/9346.html

猜你喜欢

友情链接